星期日, 7月 29, 2007

速讀《The Giver》

[感想] 資訊、思考與選擇的自由--速讀《The Giver》

零、 前言:
寫在這篇感想之前的是,對於《The Giver》這本書名翻譯上的一些我個人想法。
我個人閱讀的《The Giver》是東方出版社在2002年12月的版本,面對這本紐伯瑞的得獎作品,東方的譯者將之譯為《記憶傳授人》,我之前也看過翻譯成其他譯名的狀況,但,總的來說,都在「記憶」與「傳授」(給予)等二詞上打轉。
不能說這樣的翻譯上有錯或怎樣,因為事實上故事內容也就是這方面的意思,可,這樣的譯名總會讓看得懂原文書名的人覺得有些失落……
The Giver.
意思上,會給人一種贈與者的感覺。
不過,故事內容談的卻是一種「傳承」的概念,即便連東方版的故事內文翻譯中,也都稱呼小主角喬納思為「記憶傳承人」,換而言之,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內涵,不是只有師傅一個人在給予,主題也不只是談師傅本人而已。
若要「意譯」,我個人會比較喜歡用「傳承者」或「記憶傳承者」。而且是用「者」而非「人」。
若要尊重原文直譯,那不如翻作「贈與者」。
東方版的「記憶傳授人」真的是不上不下,讓我覺得有些弔詭就是了。
雖然,以上都只是個人想法,可,為了表達我對這個譯名的不滿意,我還是決定以下提到這本書名時,一律直接使用原文書名:《The Giver》,這樣會讓我個人感覺舒暢一點。XD


壹、 角色感想:
在我的閱讀中,我總覺得:在《The Giver》裡,真正稱得上是「主角」的,應當只有兩個人,就是前後兩代的「記憶傳承人」(這是東方版內文就用的譯名),老安尼斯與小喬納思。其他夠格被 稱為「次要主角」與「重要配角」兩個等級的角色幾乎不存在,一直要到了第四個等級「次要配角」時,才出現爸爸媽媽等角色的存在。這個安排對其他故事類型來 說,也許會被認為極度不平衡,而且角色配置很糟糕。但,面對《The Giver》中想要描述的世界:一個只有記憶傳承人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世界來說,這樣的安排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究竟主角跟配角之間的等級究竟該怎樣界定,在大多數的故事理論中一直都有很強烈的爭議。(例如:哈波七上市前,作者羅琳一直宣稱會死兩個 重要主角,害得大家都在猜三人組中會死哪兩個,結果英文原著底牌一掀,死得竟然是石內卜跟小精靈僕人(抱歉我連他名字都忘了),這叫重要主角嗎?爭議夠大 了吧?XD)
但,大多數故事理論都還是集中地認為:「有能力改變並影響故事情節主線的角色才有資格被稱為主角。」說白話一點,就是「作抉擇的人」。
而配角自然就是他作抉擇無法直接影響整個故事走向,只能間接引導主角的人了。那作了什麼決定都無法影響主角的,自然就是跑龍套了。
以這個標準來看,在《The Giver》的世界裡,真正有能力改變他們社區的,也就只有記憶傳承人;因為其他人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他們連獨立思考的任何運作基礎嫩芽都在愚民化 教育過程中被拔除了。自然也只有記憶傳承人才有資格被稱為主角。而這也在《The Giver》故事中一再地得到證實。

一、老記憶傳承人、安尼斯:
而這兩位記憶傳承人,對我而言,也只有一人,就是老安尼斯。因為在我的閱讀中,小喬納思的存在,從頭至尾都只是老安尼斯的傀儡(或者說:年輕的複製版)。
這段話說得很重,但,我們若把兩任記憶傳承人之間狀況分析成選擇題,就能很清楚明白地看見這個結果:
A、 老安尼斯想要改造社區裡無人能思考的狀況,但他的計畫必須要有兩個傳承人才能穩定執行:一個負責破壞並散播記憶,一個在破壞後安撫並重建。所以他培養了小喬納思來作這個破壞的工作,若A成功了,老安尼斯就達到他改造社區的計畫了。
B、 但,萬一A策略失敗了,一如十年前的瑪莉蘿絲之死那般,即便暫時會有記憶外流,那老安尼斯只是要多花一些功夫收回這些記憶,並重新培養傳承人,一切都跟十年前很接近。(事實上,這讓我懷疑十年前的失敗,只是第一次執行此計畫時失敗的狀況而已。)
C、 若小喬納思根本不贊同老安尼斯的破壞計畫,那老安尼斯也只需要裝作沒這回事,繼續完成傳承的任務,然後在體制內被解放。
經過以上三層的計算,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見:不管走上哪一條路,整體而言老安尼斯都沒有任何損失!
因為所有悲情的犧牲品都是新一代的記憶傳承人要去一肩扛起的,不管是十年前確定失敗的瑪莉蘿絲,或者是這一代不確定會不會成功的小喬納思,都只是犧牲品。

即便,整個故事中,對老安尼斯的性格著墨跟表現上並沒有非常細膩與完整,可,我們仍能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他確實是一個城府極深(好聽的說法是:智慧 淵博)的一位老人。他無時無刻都在面對著、克服著整個社區幸福後所帶來的精神面壓力,所有被認定負面的、不應該被公開的事情,全部都藉由文化洗腦的方式丟 給他一個人獨力承擔。
獨享智慧與記憶的果實這樣的「榮耀」,感覺起來好像是一種特權,但,事實上任何權力背後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越大的權力就有越嚴重的代價。
很明顯地,在故事中,老安尼斯已經在這樣的重擔下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精神不健康。這樣的毛病讓他確實有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一般,常會在一些情況下不擇手段,只為了減輕自己現在的痛苦。
更恐怖的是,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病急亂投醫的「痛苦記憶轉移」,事實上卻是一個按部就班設計小喬納思贊成自己革命理念並參與行動的慢性誘導!光 是老安尼斯第一個傳給小喬納思的記憶:雪與雪橇,根本就是老安尼斯設計給小喬納思逃離社區後逃亡路徑中被安排好的道具之一!(指故事最後一段。)

二、小記憶傳承人、喬納思:
反過來說,就很多種意義而言,小喬納思雖然貴為「主角」,但,他卻跟周邊其他身為次要配角的人一樣,根本就是被整個制度框住,事實上根本沒有太多自由獨立思考空間的悲慘狀況。
更糟糕的是,其他人起碼是因為「無知」才會被控制。可,小喬納思根本是被老安尼斯有計畫、有順序地轉移過來的記憶所「引導」,這種片面資訊帶來的「資訊不 對稱」所造成的選擇,往往可能出現比「完全沒有得到資訊」所做的選擇還要負面!講得直接一點就是:「只瞭解一半的自大,比無知更可怕。」
小喬納思本來就是個十一多歲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血氣方剛也充滿改革理想的年歲,一知道這些不公平的事情,心中不平之氣自然猶如猛虎出閘般,事事都看不順眼。
想找任何理由反駁說老安尼斯沒有打算利用小喬納思,單是看到年紀這點就完全說不過去了。這壓根子是一樁唆使犯罪。

三、其他角色:
至於除了兩位記憶傳承人之外的角色,事實上都可以被歸為一大類來討論,他們本身象徵的意義就是「體制的維護者」,他們就是體制,體制認為一切都完備了,這 社區裡所需要的只有「幸福」,而這種幸福是不需要思考的,因此所有人都只是單純地被培養成一個一個「零件」,被放在社區體制下的每個位子彼此配合、彼此運 作。
在這些剩餘的角色間,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自己的性格與特色,就算有,也僅止於他們所扮演的「零件」需要的性格。像是喬納思的爸爸媽媽、妹妹莉莉,同學亞瑟與費歐娜等。

當然,在這些其他角色中,當然還是會出現一些對此體制不甚適應、甚至是被體制迫害的角色出現,像是爸爸的朋友,不願被指派為醫生的尤雪蔻、申請自我解放的前任記憶傳承人瑪麗蘿絲、成長狀況較特殊的小加波與被放棄的小同卵雙胞胎之一等。
這些角色的存在反應著這個體制的不完美之處,而每個角色也都對應著一個體制下不完整的問題,但,他們都直接對應到了「知識與資訊的不足」這點,而這點與其 他在社區中順利扮演零件的角色缺乏的仍是相同之物,換而言之,即便這些不適應體制的角色出現了,也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反應此體制的不完美罷了。
尤雪蔻對應著興趣、能力與社會需求出現歧異時,她卻沒有相對應的知識與力量去對抗體制。(申訴?申訴有用嗎?)
瑪麗蘿絲不願繼續去面對被指派為記憶傳承人的痛苦,體制之內又不允許她擁有其他解決此負面情緒的知識與資訊,她僅能選擇要求自我解放這無力的結果。
小波加跟小雙胞胎之一,他們根本就還不懂事,更無從為自己選擇,成了這些代表中,最為弱勢的一群。


貳、 情節感想:
總的來說,《The Giver》的故事核心幾乎全繞著這個類似烏托邦的社區與其特殊職業「記憶傳承人」展開。
故事的開始,在一個完美的烏托邦社區裡揭開序幕,一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喬納思,他有一個堪稱典範的完美家庭,身邊有著各式各樣良善的同學與友人,甚至還有一個乍看之下幾乎無暇的工作機會分配。
隨著故事的發展,這個小小烏托邦也被介紹得越來越完整,更多讓人讚嘆之處,但也出現了更多讓小喬納思與讀者疑惑之處。
從故事的初期,便出現了幾位專門用來與小喬納思作對比的角色,其中又以亞瑟為首。小喬納思負責帶大家去看這個體制的良善之處,若適應良好的人會看 見什麼事,大致上會有怎樣的疑問;而亞瑟則負責點醒讀者這個體制中對於適應較為不良的人,體制會在什麼樣的範圍內包容他們。莉莉與加波更象徵著在這個體制 中各年齡的孩子所要去面對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很多時候可能不是他們本身要去處理。
可,在故事的發展與這些不同角色的對比間,我們看見了一個環環相扣的「專業化分工」社會,大家各司其職,每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維持這個 社區的正常運作。但,每每這樣一個完整的組織網絡被強烈彰顯一次時、一次又一次的成員彼此「分享」中,另一個更明顯的問題點便隨之浮現:「誰負責思考?」 彷彿在這樣一個烏托邦裡面,只有工作才有價值,而這些價值中並不包含任何創新性的思考、突破性的思考或者是整體巨觀上的思維能力,他們的社會裡沒有哲學 家、沒有歷史學家、沒有文學家、沒有藝術家、也沒有科學家,有的只是各式各樣的生產人員以及服務人員。
若有人負責思考,那就不會連「死亡」這樣一個概念都完全被解放二字掩蓋過去。尤其是明明就有亞瑟所關注的養殖漁業,更有殺魚吃魚等動作下,竟然沒有人去思考魚會死,人是不是也會死這麼簡單的問題……
就在「誰負責思考?」這問題即將壓垮一切時,解答隨著小喬納思十二歲的慶典揭曉:「其實還是有負責思考的職位的,他被稱作『記憶傳承人』。」
隨著前後兩任記憶傳承人之間的記憶轉移、教學與互動中,我們看見了關於這個體制中更多更多的矛盾點,有如洋蔥剝皮般,也漸漸地瞭解到了經驗的傳承 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此時,這個類似烏托邦的體制與獨立自由思考最大的一個核心衝突點終於赤裸裸地呈現出來了:「自由選擇的權力。」(故事的第十三章)
此烏托邦體制的建立者們為了要保有他們認為的幸福,剝奪了大多數人取得正常資訊的權力,更在體制上加鑄一道道枷鎖,讓眾人不再有自由選擇的權 力。可,諷刺的是,社區的設計者們卻又不想要失去這些寶貴的記憶跟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智慧之人,因此將這些資訊重擔全部丟給了一個人腦記憶庫去儲存,從 此便誕生了「記憶傳承人」這樣的職位。
但,這些社區制度設計者似乎也忘記了所有的記憶傳承人也都是「普通人類」,而且他們一代代都只有一人,完全沒有適當的管道將自己負面的情緒發洩 出來,因為他們有了關於如何作選擇的知識,也有了夠多的資訊與空間作獨立思考,更有相當的判斷能力,但卻沒有相對應的選擇自由、權力與空間,這批記憶傳承 人是注定會成為壓力與痛苦最大的人。
老克羅文在他面對到瑪麗蘿絲解放的真相時,他已然承受著這樣巨大的內在脅迫很長一段時間,總算是還有相當程度的抵抗力;但,小喬納思在親眼看見小同卵雙胞 胎之一被解放的過程時,卻還沒建立這樣的抗壓力,他的自我判斷力與承受能力宛如在深海高壓間被碾碎的潛水艇般瞬間瓦解。(故事的第二十章)
小喬納思完全無法認同與理解,為何這種殺人的行為,竟然能如此輕易地被視為日常業務地執行,直至老克羅文點醒了小喬納思一句:「她的生活裡沒有『感受』這回事。」
雖然,這樣的註腳似乎過度深入存在主義的疑問裡,但,「當一個人不懂得感受與思考時,這個人還是個值得敬重的人嗎?」這樣的疑問卻是揮之不去的。
而這個巨大的衝擊,最後也徹底地影響了小喬納思的自我判斷能力,完全地偏向了老克羅文的「記憶解放」計畫。(這是我個人給予老克羅文要小喬納思逃亡之計畫的小稱呼。)
姑且撇開我個人對這個計畫的反感,一直認為老克羅文是有所預謀的不談,但,小雙胞胎解放事件、再加上自己一直照顧的波加也將旋即面對被解放的命運時,我亦能完全理解小喬納思為何會在失望之餘走上老克羅文的計畫裡,就很多層意義來說,這可謂唯一的選擇了。

參、 環境感想:
一直以來,在各類的故事中,烏托邦總是一個極為熱門的主題,不論是追求烏托邦或是反烏托邦皆是如此。
《The Giver》中建立了一個如此簡明易懂的烏托邦,而且更直接地設定出了「記憶傳承人」這樣的職業,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這個小小烏托邦中所有的問題,實在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力的深厚。
輕易地避開不談任何主義,不講共產、不講自由經濟、不講種族問題、不講性別問題,也不講什麼讓人聽不懂的話語,卻能那麼清楚地呈現身為人最基本存在的意義問題……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許,《The Giver》本身就是一個思想上的烏托邦吧?(笑)
(這是一個很難得我沒辦法挑毛病的環境設定啊~XD)

肆、 個人感想:
事實上,我最近不管在閱讀或寫作上,遇到了很多「鬼打牆」的事件,總覺得想來想去就是那些問題,在那邊繞來繞去解決不了,彷彿一直鑽著同一個牛角尖般。
讀完了《The Giver》,好像找到了些什麼,卻又好像迷惘得更深了……
也許,我們永遠想不通吧?(笑)

星期一, 7月 23, 2007

想講的事很多

[達克日記] 2007/07/23--想講的事很多


想講的事,很多。
想寫的日記,很多、很多。

這整個月發生的事情,恐怕比上個半年還要多上數倍。

遇到了為數不少的挫折,預見的問題多得如山一樣高,心中滿滿的都是疑問,卻永遠也不知答案會在哪裡?更不知該找誰開口…

許多人表面上都說:「那你可以跟我講啊。」
但,這些人在失去耐心之前,能聽多少次我的抱怨呢?
其中又有多少人,會在某次自己心情也不好時,讓我踢到炸藥桶呢?

這些,我也總是弄不清楚…


我已經很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要縱容自己的負面情緒狂飆,認真面對眼前所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更一直努力地告訴自己:「只要我能熬過這兩個月,之後就會順利得多了?」但,不知是否這已然成為去年一年沈靜之後的考驗與重新熱身,眼下所遇到的卻彷彿永無止盡…

即便,只想要作自己,做好自己分內應該作的事,可,這卻彷彿也成了最難的事情。
也許,正如哈克追求的那般,自由與自主,將是人們終其一生最想得到的。

我早該看透,在這條路上,我本就一直是孤獨的,不應該去強求想跟誰,或有誰能伴隨自己走上一程…


想講的事很多,很多。

說不出口的,更多,更多。

星期六, 7月 21, 2007

迷路力作(其三)

[達克日記] 2007/07/21--迷路力作(其三)


哈!狂受讀者們歡迎、一年一度的「Dark迷路大長征」2007年版第一集終於上演啦!

繼前幾年的創舉:
http://well-bottom.com/phpbb2/viewtopic.php?p=13732#13732
[達克日記] 2005/12/10--路痴
[達克日記] 2006/03/11--迷路(其二)
之後…

「Dark迷路大長征」2007最新力作:
如何從鯉魚山出發,環繞豐年機場半圈,前往史前館!!


但,今年這第一集我得強調的是:
「這次我『幾乎』沒有迷路喔!
我事前是有看好google maps才出門的喔~XD」


----

7月21號(六)下午,吃過午飯之後,我經過了漫長的掙扎,(在恐怖的正午日照與懶惰小精靈之間的掙扎。XD)最後終於還是打算前往慕名已久的「史前館」參觀拜訪一下。

我快樂地打開了我的電子地圖,查詢從鯉魚山出發,要怎麼到史前館最快的路,稍微看了一下之後,我得到了一個小小的結論:「走開封路,過開封橋,接大業路,繞過全家便利店『小走地圖上約五十公尺』的正氣北路後,轉山西路(一段),接著不怕死地一直跟著山西路(一段、民航路與二段)走下去,最後會在撞到康樂火車站之前,看見史前館。」
(再次強調:Dark的走法都絕對不是正規走法。Dark老師有練過的,好孩子請按照正規導覽來走。XD)

嗯嗯!既然電子地圖都寫得這麼快樂了,我也不應該不相信人家咩~人家專業啊!
接著,我又查了一下google maps確定這樣的走法現在全線都還是暢通的。
但,千不該、萬不該,我就是忘記確定了一些細節,這些問題後來差點害死我…


哈~既然都知道怎麼走了,那就趕快出發吧~~~

我快樂地騎上了05、06兩度陪我執行dark迷路大長征的老弟牌摩托車上路了。

前三分之一左右,非常順利。
但等我轉進正氣北路、繞過全家,要轉找山西路一段時,當場傻眼,騎了五十公尺多,完全沒看到任何山西路的路牌…
此時,根據我「多年迷路的經驗」,我「當機立斷」決定回頭。XD

果然,馬上在背後找到山西路!
放眼一看,哇咧,哪裡是五十公尺啊,這個轉接根本就是二十公尺左右而已,我的電子地圖比例尺一整個不準啊!

此時,我對我電子地圖的信心,開始出現了小小的動搖…可,這並不能摧毀我前往史前館的決心!反正都已經上了山西路,這就沒什麼好怕的了!我還是咬著牙繼續往前衝!

騎著騎著,突然發現,奇怪,為何多出了這麼多岔路是我電子地圖上沒有的?
但,這依舊沒有影響我「多年迷路經驗」的判斷能力,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最大條的路就對了!」繼續快樂地往前走。

又跑了好一段路後,突然我彷彿、好像、似乎注意到了,前面沒路了…
只是,照「Dark多年迷路經驗」:死路不見得會死,前面多半有轉彎。果不其然,我快到底時,就發現了可以左轉…
可是,為何我在死路繼續延伸下去有看到飛機停在那邊啊?XD
等、等一下,我看到了起降跑道耶…咦?為何右邊還有疑似塔台的東西?

難道!?難道!?我「撞到」豐年機場了!?XD
我的電子地圖上沒有說我會「撞到」機場啊~~~~~~~

救命啊~~~~
「Dark多年迷路經驗」裡面沒有說撞到機場該怎麼辦啊~~~XD

但!身為魔王,怎麼能這麼輕易就動搖呢?這成何體統?魔王就是要「撞機場於前,而面不改色」啊!

所以,儘管內心出現了以上無數的哀嚎,我依舊完全沒有管機場怎樣,更沒有停下來,直接順著路左轉,開始「跟著飛機起降跑道,平行著奔馳!

油門全開啊~~~
老爺機車狂奔到時速八十公里啊~~~
只差沒有對著儀表版大喊:「衝啊!阿X拉!」了~XD

(請不要說傻話了,這種速度跟重量,是絕對飛不起來的。)

毫不遲疑地「繞」過了豐年機場後,我再度遇到了無數岔路的問題,這次麻煩很大,因為前幾次遇到岔路,我都可以靠門牌跟路的大小來判斷我該走那邊,但…這次每條路都一樣小…而且房子很少,我根本不知道去哪裡找門牌。

在這個摩門特,那一切就只能交給命運啦!!!
我開始隨便選了一條路往前衝。

走著走著,遠邊,我疑似看到了很像博物館會有的建築物…哈!終於給我找到了吧?「Dark多年迷路經驗」那應該就是我們要找的史前館了,現在只要找路繞進去就好了。 ^^

最後,就在有驚無險的最後一小段繞路之旅中,我們莫名其妙從史前館附近的小路衝了出來。XD
又繞了史前館小半圈,找到了停機車的地方…終於抵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史前館。

----

史前館內的參觀心得暫且按下不表,有空的話也許另寫日記來補。

總的來說,運氣很好,我們遇見了剛好有故宮的研究員來演講,我們誤打誤撞被史前館的館員拉進去聽(事實上是我厚臉皮。XD),聽了小半場,才瞭解到,原來 故宮其實是有很多關於清代史料裡提及台灣的事情,尤其是四庫全書裡還有很多關於台灣原住民的圖像與文字敘述呢!但,由於我們是下午才到,我擔心逛不完史前 館,所以就先離席了,實在是頗對不起那位有氣質的研究員阿姨。 ^^bb

一進去史前館的展廳區,差點沒嚇到傻眼…天啊,台灣除了故宮之外,竟然還有一個「半天逛不完的博物館」啊!我們已經盡可能用很快的速度去看了, 但,到史前館五點多關門時,我們竟然還有六個展廳還沒有看,可見史前館館藏之豐富,看來我下次還得找機會再去把第一次沒看完的東西好好參觀一下。

五點多離館,本來是還想去卑南公園,但太陽實在太大,還是決定先放棄,下次再說。

最後,就這樣順著原路,再繞了一次豐年機場回到了鯉魚山。XD

星期五, 7月 20, 2007

SE K610i

[達克日記] 2007/07/20--SE K610i

第一支3G手機。
原本相中的是Nokia 6300,但由於價格一樣還有一些因素,在小姐的推薦下,改買了K610i。整體而言,延續著K700i給我的大致良好印象,K610i除了閃光燈(手電筒)功能沒有外,K700i有的、K610i都更好。

但,SE的老毛病還是沒改,藍芽與電腦連結的軟體時常找不到彼此,這讓我又弄了兩三天,很不爽。光是這點,就會讓我以後考慮不要兩隻手機都買SE的,一隻是,一隻買別牌的說不定會好一點。

另外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我買K610i沒多久後,更便宜的廉價版後繼機K530i馬上就出來了…Orz
新一點,貴一點,但功能都一樣。
唉,下次買手機該多做一點功課便是,別又是人家賣什麼就買什麼吧…

星期二, 7月 10, 2007

自由選擇的代價

[達克日記] 2007/07/10--自由選擇的代價

之前,每次跟一些軍事迷朋友們談話時,他們總是一直強調「要盡力保有戰略與戰術的彈性」,也就是「隨時移 動(轉進或撤退)的自由」;看許多軍事小說時,裡面的角色們也經常性地一直在談這些自由的重要性;以前的我並不是很瞭解為何這樣的「保有選擇的自由」竟能 讓許多有志之士寧願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也要保留住,當時的我並不明白。

但,經過這四五年的成長與洗禮,我開始漸漸地體會「保有選擇的自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舉小的例子來看,每次我想買新手機,拿著我的老門號去電信業者的官方門市要求續約,以求我的手機價格能有些折扣時,我都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選兩三百左右跟選四百左右的月租費時,同一隻手機得到的補貼價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
前兩年那次,我選三百,得到的補貼大約會是六千,選四百卻有九千,同樣綁兩年的合約,我多付出兩千四的成本卻換到了三千的補貼,我當然選四百月租,而中間多先賺到的六百多手機補貼,就是我用未來兩年月租費不能降下來的損失來換得的。
今年這次,我去看時,兩百的月租補貼大約四千多,換到四百時卻只有五千多,這次我就當然選兩百的月租了,這樣不只我未來兩年將要付出的總月租費比較低,在補貼的折扣上我損失也比較小,更重要的是:「我保有了隨時升降月租費的自由。」

也許,手機費用的例子並不很好,但很多時候,類似的選擇狀況卻會出現在求職或是買賣財產上,有時勞動契約會附帶年約優惠,買賣契約會有分期或一次付清的差距。
一個工作,也許簽年約下去,可以得到比較多獎金,但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旋轉門條款,或者是年約內離職要賠償獎金。
買賣契約上,一次付清可能比較便宜,但分期付款卻保有了中間財務使用的自由彈性。

或許,自由亦是有價的,端看能換到多大的利益吧。

星期日, 7月 08, 2007

水質問題(其三)

[達克日記] 2007/07/08--水質問題(其三)

[達克日記] 2007/05/05--水質問題(其二)

這還是一篇補寫的日記。
會特地來補寫,主要是因為我剛剛去浴室洗手時,又受不了洗手台跟地板的小小髒污,特地花了一點時間用刷子刷了一下之後,有點有感而發,回想到我剛搬進來前幾天時,就發現水質問題時的心情……

----

剛搬進來幾天,我就發現某種程度上,我運氣真的很特別,住過的地方水質不好的比例還真高。(苦笑)

我老家在高雄,高雄水質不好這件事大概是全台皆知。
在虎頭山住的那段時間,我也很難捫著良心說那兒的自來水有多乾淨。
現在到了鯉魚山,石灰質之多,從洗手台就看得出來,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刷一次水龍頭。

走過不少國家,尤其在馬來住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那兒的水質我不敢說是不是頂好,但,起碼那是一個我敢生喝自來水的地方。(也許這是年紀小不怕死的關係吧?XD)

每每想到這裡,我真的很難不羨慕台北人,尤其是能用翡翠水庫水源的台北人。
每次去台北,打開自來水時,總會感覺比其他地方的水質好上不少,光是氯的味道與石灰質沈澱的量較少這些部分就讓人覺得心情好些。

比起德國,那個水質好、人民願意省水省到水公司必須拜託用戶偶爾多少把水龍頭開大一點,免得自來水在水管裡結冰…台灣真的是差上了一大節。

我們每年花那麼多錢挖馬路換管線,我們用水這麼兇,水管裡的水流動速度這麼快,應該是不會有太多沈積物塞住新水管才是,但,為何我們的水質還是這麼慘?
想必,水公司出來的水就沒有真正乾淨過…


水質的問題,也許我們還要走上很長一段路。

星期六, 7月 07, 2007

另一種研討會(其二)

[達克日記] 2007/07/07--另一種研討會(其二)

[達克日記] 2007/07/06--另一種研討會(其一)

這場研討會一路參加到第二天,有個疑問我從第一天一路憋到第二天,但最後還是忍下來沒問…

「講這麼多意識型態,但,大多數的讀者、觀眾或聽眾實際上真的在乎嗎?」

也許,真的學術涵養很夠的讀者,真的會很在乎作品或文章內表達出來的意識型態。
可,在一個大多數讀者只是想要從閱讀中獲得樂趣或專業知識的狀況下,誰在乎那些意識型態?

或者講得更白一點:「多少人有能耐看得懂這些意識型態?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被撰文者所影響?」

老是講這些所謂「放諸四海皆準」,事實上「放諸四海皆無用」的話做啥?聽起來很有學問嗎?我不懂…
我真的不懂。


又也許,在外人看來,我們老是賣弄一些數學、物理公式、化學反應式或者是法學理論,也只是另一種包裝的意識型態吧……

呃啊…我真的不懂啊…


----

延伸日記:[達克日記] 2007/10/12--意識型態?(其一)

星期五, 7月 06, 2007

另一種研討會(其一)

[達克日記] 2007/07/06--另一種研討會(其一)

[達克日記] 2007/07/05--新的世界(其一)
這又是一篇補寫的日記。

----

這一天,我看到了另一種我從未參加過的研討會。

一直以來,我總是參加其他兩種學院的研討會,但眼前這種,給我的感覺卻也真是截然不同。

也許,這就是一種文化差異吧?

----

晚上,跟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去吃飯。

我們同學之間熟捻的速度,當然不會像男生或老朋友之間那樣,可,就一般常人的理解來說,也算是快得驚人了。

很有意思。(笑)

星期四, 7月 05, 2007

新的世界(其一)

[達克日記] 2007/07/05--新的世界(其一)

到新世界的第一天。

忙碌占滿了全部的時間。

想寫的事情有一些,但,還是就這樣空白吧!

單純記錄有這麼一天,即可。 ^^

星期一, 7月 02, 2007

易碎的傷心

[達克日記] 2007/07/02--易碎的傷心

或許,很多女孩子會喜歡小小的、精緻絕倫的陶瓷或者是玻璃製品,玻璃透明娃娃、陶瓷貓娃娃、更抑或是小玻璃瓶的瓶中沙……
但,我卻不是很喜歡這類的東西,更正確的說,應當是:害怕。

我的房間裡沒有陶瓷或玻璃製的杯碗瓢盆,我只用鋼杯、鐵碗或塑膠製品;我沒有梳妝或整理儀容用的小桌鏡,更不會有什麼看似高級的陶瓷花瓶了。即便,深度近 視的我眼鏡若用塑膠鏡片會厚得與酒瓶底殊無二致,又容易刮傷至極,價格又高上許多,但,換了將近十多副眼鏡的我,至今仍然堅持只配塑膠鏡片。
若硬要找,我住過的大多數地方,房間裡少數會出現易碎玻璃的東西只有三種:窗戶、浴室的鏡子與舊式的CRT螢幕玻璃。而後兩者還往往出現機率極低。
就連身上的配件,手錶、手機、MP3隨身聽甚至是NB與滑鼠,若價格負擔得起,我都盡可能希望是金屬製的,雖然不甚溫暖,卻給我一種安全感,一種能陪我上天下海,卻不用為著害怕摔壞或刮傷什麼而時時刻刻擔心。
這點也反映在我喜歡NOKIA金屬手機、買IPOD MINI金屬殼、預定想買THINKPAD X6系列的NB上。

我並不曉得比起同年齡的人,從小到大我個人打破玻璃製品的次數是否真的多到會足以讓我退避三舍,可,我就是對這些彷彿隨手一捻便會支解、碎片卻能直刺人心的「人造玫瑰」,感到恐懼不已。
仔細想想,與其說是害怕那些碎片會讓人受到傷害,不如說是我更討厭:無理由地損失有價值的東西。
更也許,就像父母親們常說的:「既然害怕,更小心不就得了?」
只是,我卻寧可相信另外一個說法:「沒有絕對必要,又何必去碰觸這些可能會讓自己傷心的事物呢?」
即便,很多人會指責我這樣的心態,但,我依舊秉持著這樣的心情在持續維持我自己唾手可及的小小領域裡……做到沒有任何易碎物,尤其是陶瓷或玻璃製品。

說到底,也許,我害怕的,依舊只是那種「易碎的傷心」吧。

Dark心目中《棋魂》的結局

[感想] Dark心目中《棋魂》的結局


先不要畫出北斗盃最後阿光輸掉的那段
先接倒數第二回

時間到未來
某個頭銜爭奪戰第七戰,最好還要是「本因坊」
稍微長大了一點點的阿光(一兩年後就好)站在棋院的陽台上
看著遠邊的陽光,內心獨白:
「佐為,我終於來到這裡了…」
「想當年北斗盃最後一戰…」

然後這裡開始接北斗盃阿光算目確定會輸,準備開始哭那段
畫完這個倒數第二回

接著進入最後一回
簡單帶過這一兩年間發生的幾件大事,例如後來幾個新棋士的近況
有點像是準備交代每個角色的結局了
最後,交代到老本因坊因為退休,所以把頭銜讓出來,讓循環賽最前面兩名的棋士對決

鏡頭再轉,回到在陽台上的阿光
阿光轉頭開始走回決賽的棋室
中間可以繼續內心獨白一點點

最後,拉開紙門
光線從棋室裡衝出來
已經坐在棋盤對面的,就是小亮

小亮轉頭過來對著阿光看
眼神銳利無比

遠邊還可以小打一句阿光的最後內心獨白:
「佐為,你就是本因坊,你是我人生的起點…現在,我要追上你!」(之類云云)

然後,特寫收尾
結束。

星期日, 7月 01, 2007

善心之金

[達克日記] 2007/07/01--善心之金

這又是一篇醞釀已久的日記,無須特定記日,只是隨便找了一個我個人出產日記數量較少的月份來放而已。

在這篇日記之前,我要再三強調的是:「以下批評的,純屬我個人的感想,不針對任何人與團體,只是一個想法,我也無意去影響任何其他人的觀點,只是記錄我的想法,證明我自己曾經這樣思考過。」


---------


從小到大,我們家族裡的人總是很喜歡捐錢給各式各樣的「慈善團體」。但,我對此卻抱持著非常大的反感。
並不是說我小氣,也並非我不喜歡幫助弱勢的人,而是「我厭惡台灣大多數『慈善團體』的所作所為。」

我一直以為,真正的善行是「雪中送炭」,說得更直接一點便是「救急不救窮」。
可,除了國際紅十字會之外,在台灣大多數的「慈善團體」卻完全與我心中的理念背道而馳。

----

舉最明顯的例子,台灣某號稱世界級的超級「慈善團體」,憑藉著其宇宙級的財力,在台灣東部某地區的「平地」上,蓋了一座豪華無比的醫學中心,並且還附設了全套的醫學院。每年投注在這所醫學中心與醫學院上的捐款經費只怕廣義算起來破一億。

但,台灣的「平原地區」上,真的還需要這樣一個醫學中心嗎?

在台灣世界前十名的公路密集網下,只要在平地上,救護車十分鐘內一定可以找得到地區醫院。若這家地區醫院真的除了急救之外,無法緊急開刀,任何一家地區醫院都有能力迅速將病患往更大的醫院送。更遑論我們還有相當完善的直昇機網絡。

全台灣各地光是衛生署體系的公立醫院、退輔會系統的榮民醫院與軍方體系的軍醫院就滿滿的幾乎每一個「鎮級以上的行政區」,只要站在平地上,五分鐘內都可以找到地區醫院,一個小時內,都能到得了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

台灣的醫學院、醫學大學動輒每年有三、四百名醫生以上畢業,我們平地的醫生缺口真的有大到需要另外再弄一座私人的醫學大學嗎?

即便是東部,台灣需要的真的是「錦上添花」地一年花一億多一個「平地上的醫學中心」嗎?


我們的山區裡,還有多少小村莊可能連一個駐地的醫生都沒有,他們要看一個感冒或牙醫,要坐兩三個小時的車下山來看。

採用國際紅十字會的模式,同樣一億一年,我們能用台北兩倍的薪水請得動多少醫生與設備上山迴診?


同樣一億一年,我們能替山區的同胞們預先看見多少本來可能會演變成大毛病的小問題?

同樣一億一年,我們能替多少連注射新生兒疫苗都沒辦法的山地村落多幾位定期去看看小朋友的醫生?


同樣一億一年…

同樣一億一年!!!!!!!!!!!!

----

更別提那個該死的電視台!!!!!!!!

慈善團體要什麼電視台?

台灣幾百台電視台,把弄一座自己電視台的經費十分之一拿出來,就可以買下多少其他重點電視台的黃金時段了?為何要把我們的善心之金丟進這樣的水溝裡?


----

是的,這些都是我的偏見,但,也是我誠心誠意的內心呼喊。

也許,我把事情看得簡單了…


可,在我內心深處我永遠相信:「行善不必人知。」

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只為了弄一個掛自己招牌的醫學中心。
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只為了弄一個掛自己招牌的電視台來宣傳。


一步一腳印,讓帶著一顆滿懷感恩心的專業人士前往最需要的地方,作同胞最需要的幫助,提供同胞最需要的知識,這比什麼都還重要。